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5的文章

轉載:錯解粵語詞(字裏春秋-容 若)

大陸改革開放,方言解禁,研究粵語的書,起初還要拿到香港出版,後來准許在廣州付梓了;二十年間,出了幾部,可謂「慢工出細貨」。儘管著者或主編都是有成就的語言學家,奈何思想仍受排斥方言政策的各種影響,以致錯解了不少粵語詞。篇幅所限,謹擇數例,以見一斑。   揮春——高華年著《廣州方言研究》、饒秉才等三人著《廣州話方言詞典》、李新魁、黃家教等五人著《廣州方言研究》,以及詹伯慧主編的《廣東粵方言概要》,都說是春聯。其實,揮春單張,春聯成對。前者一般是四字一張,如「從心所欲」、「龍馬精神」、「出入平安」。後者多為五字以上的聯語,五字如「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六字如「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七字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兩者有明顯的區別,廣府人不會混淆。看來是著者利用方言推廣普通話,而普通話中並無與揮春相等之詞,勉強以春聯比附。   雲耳——高著《廣州方言研究》、饒等著《廣州話方言詞典》與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都泛稱為木耳,太過籠統了。木耳既有黑白之分,更有食用藥用之別,而雲耳僅指產於某地的食用黑木耳。白宛如著《廣州方言詞典》謂雲字指雲南,亦有欠考究。近百年來,全國食用黑木耳,七成產自湖北省,而廣州及其附近地區之食用黑木耳,正是來自該省鄖縣,故稱鄖耳。運粵之初,一般人不識鄖字,借了鄖的同音字雲,寫成雲耳,沿習至今。   偏門——高著《廣州方言研究》謂為「冷門」,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說是「旁門左道」,都是想當然。偏門指不正當(涉及黃賭毒及走私)生意,故營此業者稱為「撈偏門」。   冚檔——高著《廣州方言研究》指為「歇業」,饒等著《廣州話方言詞典》以為是「小商店倒閉」,也都猜錯。冚檔指警方掩捕(掃蕩黃賭毒或私梟之巢穴,臨場捕人)。而冚斗才是歇業、倒閉的粵語俗稱。   臭丸——饒等著《廣州話方言詞典》與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同指為樟腦。殊不知,製成臭丸的材料是萘,而非樟腦。製成品的形狀,臭丸和樟腦亦有圓、扁之分,故前者稱丸,後者稱餅,廣府人也不會混淆。 甩底——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指為「丟臉」、「出醜」都錯。甩底是譏笑失信行為之粵俗詞。   打齋——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與詹主編的《廣東粵方言概要》都指為「吃素」,錯得離譜!打齋指做法事。而吃素的粵俗詞為「食齋」。   埠頭——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