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鍾情屬意

鍾情的鍾,有積聚之意。如:「一見鍾情」。唐朝杜甫的望嶽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因此鍾情,指專情愛慕。宋朝陸游所寫的暮春詩:「啼鶯妒夢頻催曉,飛絮鍾情獨殿春。」 同樣,屬意都指意念集中於一人,有歸心、愛慕的意思。成書於 西漢 的史記卷二夏本紀:「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唐朝許堯佐的柳氏傳:「柳氏自門窺之,謂其侍者曰:『韓夫子豈長貧賤者乎!』遂屬意焉。」

用腦諗嘢

廣東話話用腦諗嘢,當中的諗字,意思為思考或者籌謀。 東漢的說文解字,諗,深諫也。《國語·晉語七》:夫膏梁之性難正也,故使惇惠者教之,使文敏者導之,使果敢者諗之,使鎮靜者修之。 《廣韻》謀也,告也。《左傳·閔二年》昔辛伯諗周桓公。又潛藏也。 諗起拒,當中的諗字,意為思念。 《爾雅·釋言》諗,念也。《註》相思念也。《左傳·閔二年》昔辛伯諗周桓公。又潛藏也。《家語》故龍以爲畜而魚鮪不諗。 又叶衫岑切,審平聲。《詩·小雅》駕彼四駱,載驟駸駸。豈不懷歸,將母來諗。《毛傳》諗,念也。《鄭箋》告也。

牙擦擦

牙擦擦,本為牙䶪䶪。意思為牙尖嘴利,自誇不凡。 䶪,《廣韻》初八切《集韻》《韻會》初戛切,音察。《玉篇》齒利。一曰磣也。 唐代韓愈的《征蜀聯句》: 日王忿違慠,有命事誅拔。 蜀險豁關防,秦師縱橫猾。 風旗匝地揚,雷鼓轟天殺。 竹兵彼皴脆,鐵刃我槍䶪。

乸心乸肺

乸心乸肺,本字為剌心剌肺。 剌,是割開的意思。如:「剌劃」、「剌開」、「他一不小心,手被剌了一道口子。」 另外根據西漢《方言·第二》,憡、剌、痛也。因此,剌心剌肺,引申而爲痛。他輸了麻將,剌口剌面。

茶水定咖啡

定 [形容詞] 1)平安的 安定、大局已定 2)不移動的 定居、固定 3)自然不改變的 定數、定律 4)確切的 定義、決定、定案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 5)人為規範的 定額、定量、定時、定期 6)情緒不波動的 鎮定、氣定神閒 《三國志·鄧艾傳》:今蜀舉衆歸命,地盡南海,東接吳會,宜早鎮定。 [動詞] 7)使確切 《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8)使不變 固定 《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山高風鉅,霧氣去來無定。 9)抉擇、規範、訂立 決定、否定、裁定、規定、定約、制定、訂定 《吳越春秋》越王曰:「寡人之計未有決定。」 《後漢書》:是時帝方信讖,多以決定嫌疑。 《通典·封禪》:燔之先後,臣等不敢裁定。 《太平御覽·備邊》:若不置質定約和親,是雖襲孝文既往之悔而長匈奴無已之詐也。 10)使平安 安邦定國、定海神針 《詩·小雅·六月》:以定王國。 《孟子·盡心上》: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 [名詞] 11)州名。 漢中山郡,唐改定州,以安定天下爲名。 12)丘名。 《爾雅·釋丘》左澤曰定。 [副詞] 13)必然 定能成功 唐˙杜甫˙寄高適詩:「定知相見日,爛漫倒芳樽。」 14)還是、究竟、到底 廣東話:茶、水定咖啡? 唐代詩人杜甫的《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 聞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風塵淹別日,江漢失清秋。 影蓋啼猿樹,魂飄結蜃樓。 明年下春水,東盡白雲求。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卿云艾艾,定是幾艾?」

內鬼

內鬼,本應寫作內宄。根據說文解字,外為盜,內為宄。讀若軌。《尚書·舜典》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周禮·秋官·司刑註》由內爲姦,起外爲宄。

何謂石博

石博其實是石壆。壆,土堅也。譬如路壆、石壆。根據明朝《泉翁大全集》,通族畏威,不敢與論,父故愈加肆惡,前後新舊謀伊本房塘尾,鋸截荔枝,侵占三房土名飛鵝嶺、四望岡、小華山、鷂嶺等處松界,及二房自清等松界,四房岡下塘壆地界。

除印去斑

除印去斑,應該是除暈去瘢。印,本字暈,唐韻 ngiuən 。宋代蘇軾所寫的紅梅詩三首之一:「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宋蘇軾《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之九:「鮫綃剪碎玉簪輕,檀暈粧成雪月明。」 宋陸游《和譚德稱送牡丹》:「洛陽春色擅中州,檀暈鞓紅總勝流。」 斑,本應係瘢,瘡痕也。根據《釋名·釋疾病》,瘢,漫也,生漫故皮也。《漢書·王莽傳上》:「誠見君面有瘢,美玉可以滅瘢,欲獻其瑑耳。」

糾正? 斗正? 矯正?

糾正究竟讀成斗正,還是矯正?首先要羅列有什麼讀音。 1)《廣韻》居黝切(g-au)《集韻》吉酉切,音朻。《說文解字》繩三合也。 2)《集韻》舉夭切(g-iu),音矯。《詩經·陳風》舒窈糾兮。《毛詩傳箋》窈糾,舒之姿也。 3)《韻補》叶居由切(g-au),結也。三國《嵆康·琴賦》瀄汨澎湃,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 明朝宋濂《送張編修赴南陽教授序​​》:夫教授之職,以經術行義訓,導諸生,掌其課試之事,而糾正其不如規者,其責實至重也。 可見三個例子都沒有糾正的意思,反而矯正有糾正的意思。 《漢書·李尋傳》:先帝大聖,深見天意昭然,使陛下奉承天統,欲矯正之也。 從此得知,糾字是矯字在古代的同音假借字。糾正,本應讀作矯正。 明末《正字通》糾,俗寫從斗作紏,非。可見,自明末已經積非成是,把糾正讀作斗正。

轉載:錯解粵語詞(字裏春秋-容 若)

大陸改革開放,方言解禁,研究粵語的書,起初還要拿到香港出版,後來准許在廣州付梓了;二十年間,出了幾部,可謂「慢工出細貨」。儘管著者或主編都是有成就的語言學家,奈何思想仍受排斥方言政策的各種影響,以致錯解了不少粵語詞。篇幅所限,謹擇數例,以見一斑。   揮春——高華年著《廣州方言研究》、饒秉才等三人著《廣州話方言詞典》、李新魁、黃家教等五人著《廣州方言研究》,以及詹伯慧主編的《廣東粵方言概要》,都說是春聯。其實,揮春單張,春聯成對。前者一般是四字一張,如「從心所欲」、「龍馬精神」、「出入平安」。後者多為五字以上的聯語,五字如「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六字如「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七字如「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兩者有明顯的區別,廣府人不會混淆。看來是著者利用方言推廣普通話,而普通話中並無與揮春相等之詞,勉強以春聯比附。   雲耳——高著《廣州方言研究》、饒等著《廣州話方言詞典》與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都泛稱為木耳,太過籠統了。木耳既有黑白之分,更有食用藥用之別,而雲耳僅指產於某地的食用黑木耳。白宛如著《廣州方言詞典》謂雲字指雲南,亦有欠考究。近百年來,全國食用黑木耳,七成產自湖北省,而廣州及其附近地區之食用黑木耳,正是來自該省鄖縣,故稱鄖耳。運粵之初,一般人不識鄖字,借了鄖的同音字雲,寫成雲耳,沿習至今。   偏門——高著《廣州方言研究》謂為「冷門」,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說是「旁門左道」,都是想當然。偏門指不正當(涉及黃賭毒及走私)生意,故營此業者稱為「撈偏門」。   冚檔——高著《廣州方言研究》指為「歇業」,饒等著《廣州話方言詞典》以為是「小商店倒閉」,也都猜錯。冚檔指警方掩捕(掃蕩黃賭毒或私梟之巢穴,臨場捕人)。而冚斗才是歇業、倒閉的粵語俗稱。   臭丸——饒等著《廣州話方言詞典》與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同指為樟腦。殊不知,製成臭丸的材料是萘,而非樟腦。製成品的形狀,臭丸和樟腦亦有圓、扁之分,故前者稱丸,後者稱餅,廣府人也不會混淆。 甩底——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指為「丟臉」、「出醜」都錯。甩底是譏笑失信行為之粵俗詞。   打齋——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與詹主編的《廣東粵方言概要》都指為「吃素」,錯得離譜!打齋指做法事。而吃素的粵俗詞為「食齋」。   埠頭——李、黃等著《廣州方言研究》指為

廣府話擘餅

廣府話,擘餅,擘開個餅,用手分開之意。 擘字,早見於《孔子家語·問禮》。太古之時,燔黍擘豚,汙罇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敬於鬼神。當中的豚,即豬肉。祭神時,分豬肉,十分常見。《史記·刺客列傳》: 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刺客假扮伺應生,替大王分魚肉。 擘餅,何處是?就是聖經的增餅奇蹟。 北方卻把擘餅說成掰餅,因為掰,意即雙手使勁把東西分開。早見於宋代的《太平御覽·丹》。清寡婦能守其業,始皇為爬掰懷欠戧。《紅樓夢》:我時常掰著嘴兒說一陣,勸一陣,哭一陣,彼時也好,過後來還是不相干,到底吃了虧纔罷! 當時的解釋是哭著,沒有擘的含意。傳聞清朝嘉慶年間的《續紅樓夢》有這個寫法。掰開心竅,撒上了藥末,整理了一番,仍舊裝在他腔子裡,忙用兩手將刀口合上,又撒了些藥末兒,揉了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