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3的文章

伏匿匿,伏伊人

伏,廣府音有二:一讀如服,一讀如僕。 《廣韻》亦有這兩個音。前者讀「扶富切」,音服(用國音讀之即合),去聲;後者列入「屋韻」,入聲,讀如buok,即僕音。 這兩個音,「僕」音保存於廣府音中,而且還保存了古義。《廣韻》說:「伏,匿藏也,伺也。」《詩·小雅》潛雖伏矣。如今我們說「伏匿匿」(音為僕籬籬,籬音為lei),那就應該是很古老的說法了。 至於匿字,廣府音已轉讀,「匿埋一邊」,「睇你匿邊處」,凡廣府人都懂得發音。不過,「匿藏」,則還通行lik音。 由於伏解作匿藏,廣府話的「伏伊人」(讀為僕依因),便保存了這古義。而伊人則來自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高亨注:「伊人,是人,意中所指的人。」晉陶潛桃花源記並詩:「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宋代蘇軾顏闔詩:「伊人畏照影,獨往就陰息。」遊戲中的「伊人」不但要伏,還要被捉,所以又叫(捉依因)。

香港一元

香港人叫一元做一蚊,有人指本字為文,其實有商確之處。 1863年,香港曾經發行 香港一文硬幣 。這個一文與中國古代一文的意思相同。硬幣有孔,方便用繩穿成一串錢。 先秦時期已經稱呼一串錢為一緡錢。在漢朝,規定一緡錢為一千文錢,並作為計算稅課的單位。後來緡錢泛指稅金。 《史記·平準書》:“異時算軺車賈人緡錢皆有差,請算如故。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佔,率緡錢二千而一算。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一算。”《舊唐書·劉悟傳》:“ 悟少有勇力,叔逸準為汴帥,積緡錢數百萬於洛中, 悟輒破扃鐍,悉盜用之。”《舊五代史·漢書·王章傳》:“官庫出納緡錢,皆以八十為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總計前後錫賚之數,亦有四十七萬緡錢。” 那麼,何謂緡?緡,《正韻》彌鄰切,音民。《說文》釣魚(繫)也。《詩·召南》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1866年,香港發行了一千文硬幣,幣值等於一元。由於一千文正好是一緡錢,所以一元被叫做一緡。

無定企

香港貨櫃碼頭工人罷工多日,因為資方搞到渠等無定企。無定企,有人寫成無碇企。碇卻指繫船的石墩或鐵錨。唐代韓愈的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 其實,本字應該是黨。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註】黨,所也。 黨,《唐韻》多朗切=dong。音轉為d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