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3的文章

香港詞彙:咕喱

香港人講的咕喱,其實來自Coolie。16世紀,葡萄牙人到印度聘請工人,當地人叫傭人為quli,於是葡萄牙人把這個詞帶來中國。清末民間長編小說二十年目睹的怪現象,也採用quli一詞,寫成苦力。第五七回:“來到香港,當苦力度日。”老舍“茶館”第二幕:“街上抓夫呢!抓去也好,在哪兒也是當苦力。” 苦力本來解釋為盡心盡力。宋代葉適《法度總論三·銓選》:“學士大夫,勤身苦力,誦説孔孟,傳道先王,未嘗不知所謂治道者非若今日之法度也。” 古今苦力都總有主人。古代稱之為使頭。唐代的《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阿娘幾度與君婚,説著人皆不欲聞;纔始安排交(教)仕宦,等閒早被使頭真(嗔)。 ” 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十:“偽蜀主歸命時,內官宋愈昭將軍數員,舊與孫( 孫雄)相善,亦神其術,將赴洛都,咸問其將來昇沉。 孫俛首曰:'諸官記之:此去無災無福。但行及野狐泉已來稅駕處……此際新舊使頭皆不見矣!'諸官皆疑之。爾後量其行邁,合在​​咸京左右, 後主罹偽詔之禍, 莊宗遇鄴都之變,所謂新舊使頭皆不得見之驗也。” 對了,大家可以看得出,使頭,即香港人講的事頭。以前,英女皇就是香港人的事頭婆。

廣府話執藥

執藥,本字撮藥。撮讀若執。執米,即撮米。執茶葉,即撮茶葉。『說文』兩指撮也。『玉篇』三指取也。 撮毛。 譬如,魏晉南北朝的文心雕龍:「布置物類,撮題近意,故小券短書,號為疏也。」唐玄宗˙孝經˙序:「安得不翦其繁蕪,而撮其樞要也。」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陪著小心,等他發作過了,拿一把鉛壺,撮了一把苦丁茶葉,倒滿了水,在火上燎的滾熱,送與眾位喫。」

的起心肝

的起,本字扚起。 根據康熙字典,從手勺聲。《大宋重修廣韻》都歷切,宋仁宗景祐四年的《集韻》丁歷切,音的。引也。 開講有話,扚起心肝做人,就是發奮圖強。 心肝,意指良心、羞恥心。如:「你簡直沒有心肝,竟幹出這種勾當。」

挨peng椅

因為有挨peng所以有此名。挨peng的peng是什麼?座椅後那塊擋板如小屏風。屏(ping),音轉成peng。因此,本字應該是挨屏椅。 屏椅,最早在宋代已經出現。從北宋的十八學士圖,便可以看到雛形。 為何如此音轉?廣府話本來就有這個習慣。例如,青(ching=>cheng),輕(hing=>heng),靈(ling=>leng),壁(bik=>bek)。

一文雞的雞

清代趙翼《廿二生劄記》寫道,三國時代魏國權臣劉放、孫資在中書,久掌機密,夏侯獻、曹肇等惡之,指殿中雞棲樹曰「此亦久矣,其復能幾?」此猶出于忌者之口。 可見三國當年,以樹射書,以雞射資。那麼一文雞,其實應該是一文資。什麼是一文資? 資,即貨物。《說文》貨也。《易·旅卦》旅卽次,懷其資。《註》必獲次舍,懷來資貨。 綜合來看,無論一文資,或者一文雞,即係便宜貨。

伏匿匿,伏伊人

伏,廣府音有二:一讀如服,一讀如僕。 《廣韻》亦有這兩個音。前者讀「扶富切」,音服(用國音讀之即合),去聲;後者列入「屋韻」,入聲,讀如buok,即僕音。 這兩個音,「僕」音保存於廣府音中,而且還保存了古義。《廣韻》說:「伏,匿藏也,伺也。」《詩·小雅》潛雖伏矣。如今我們說「伏匿匿」(音為僕籬籬,籬音為lei),那就應該是很古老的說法了。 至於匿字,廣府音已轉讀,「匿埋一邊」,「睇你匿邊處」,凡廣府人都懂得發音。不過,「匿藏」,則還通行lik音。 由於伏解作匿藏,廣府話的「伏伊人」(讀為僕依因),便保存了這古義。而伊人則來自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高亨注:「伊人,是人,意中所指的人。」晉陶潛桃花源記並詩:「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宋代蘇軾顏闔詩:「伊人畏照影,獨往就陰息。」遊戲中的「伊人」不但要伏,還要被捉,所以又叫(捉依因)。

香港一元

香港人叫一元做一蚊,有人指本字為文,其實有商確之處。 1863年,香港曾經發行 香港一文硬幣 。這個一文與中國古代一文的意思相同。硬幣有孔,方便用繩穿成一串錢。 先秦時期已經稱呼一串錢為一緡錢。在漢朝,規定一緡錢為一千文錢,並作為計算稅課的單位。後來緡錢泛指稅金。 《史記·平準書》:“異時算軺車賈人緡錢皆有差,請算如故。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佔,率緡錢二千而一算。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一算。”《舊唐書·劉悟傳》:“ 悟少有勇力,叔逸準為汴帥,積緡錢數百萬於洛中, 悟輒破扃鐍,悉盜用之。”《舊五代史·漢書·王章傳》:“官庫出納緡錢,皆以八十為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總計前後錫賚之數,亦有四十七萬緡錢。” 那麼,何謂緡?緡,《正韻》彌鄰切,音民。《說文》釣魚(繫)也。《詩·召南》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1866年,香港發行了一千文硬幣,幣值等於一元。由於一千文正好是一緡錢,所以一元被叫做一緡。

無定企

香港貨櫃碼頭工人罷工多日,因為資方搞到渠等無定企。無定企,有人寫成無碇企。碇卻指繫船的石墩或鐵錨。唐代韓愈的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誌銘:「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稅。」 其實,本字應該是黨。左傳·哀五年:「萊人之歌曰:師乎,師乎,何黨之乎。」【註】黨,所也。 黨,《唐韻》多朗切=dong。音轉為deng。

好渣

普選設預選,不是打茅波,而是明刀明槍。如果中央跟泛民想法一樣,就唔會用幾十年邁向普選。對足幾十年不清楚對方的想法,唔知話渠純,定係鈍。總之,好渣。 其實,好渣,本字為好苴。苴,可結子的麻,亦稱麻的子實。玉篇˙艸部:「苴,麻也。」詩經˙豳風˙七月:「九月叔苴,采荼薪樗。」毛亨˙傳:「叔,拾也;苴,麻子也。」楚辭九章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禮記˙喪服四制:「喪不過三年,苴衰不補,墳墓不培。」又可解作粗劣、不精緻。墨子˙兼愛下:「昔者晉文公好苴服。」 其後東漢王逸楚辭章句:生曰草,枯曰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篚篚苞苴,故當輕於天下之寶耳。」朱熹楚辭集注:苴,七古、子閭、子呂、仄賈、仄加五反。發音為dza,編入集韻上聲馬韻。 唐代韓愈的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這個補苴,就是彌補缺漏。有幾苴?莊子讓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土苴就是土渣,即糞土與草混合的東西。於是,最後被廣府話用來形容人事不濟!

陰騭陰德與陰功

高調而又不合格的藝術評論惹來香港公眾聲討,當事人卻話自己無辜受害。如果當事人係廣東人,反而會埋怨無陰功,懷疑自己前世做錯事,或者被人懷疑自己做過陰騭野。 我們萬萬想不到陰騭,本為默定的意思。其中騭,意即安排,判定。先秦時期《尚書》:「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 後來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與「陰德」、「陰功」相通。明代洪楩所寫的清平山堂話本˙陰騭積善:「但只覓得一半歸家,養膳老小,感戴恩德不淺。」明末清初的喻世明言˙卷二十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只因柳宣教不行陰騭,折了女兒,此乃一報還一報,天理昭然。」平日不行善,就會現眼報。 清代也繼續這樣的講法。小說儒林外史第七回:「不枉了荀老爹一生忠厚,做多少佛面上的事,廣積陰功。」第三十六回:「陰騭就像耳朵裡響,只是自己曉得,別人不曉得。而今這事,老伯已是知道了,那裡還是陰德?」又例如,清代小說紅樓夢˙第十回:「莫過你把我從前註的陰騭文給我叫人好好的寫出來刻了,比叫我受眾人的頭還強百倍呢!」 今日講無陰功,邊個咁無陰功。這個陰功,卻繼承了當初意義。唐代司空圖的攜仙籙詩九首之五:「若道陰功能濟活,且將方寸自焚修。」另外,喻世明言卷九的裴晉公義還原配:「又有犯著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為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明朝金瓶梅˙第五十三回:「產下龍媒須保護,欲求麟種貴陰功。」 陰德又如何?原來時代更早。周禮春官的大宗伯:「以天產作陰德,以中禮防之。」道家典籍-淮南子˙人間:「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漢代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其粟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漢書˙卷七十四˙丙吉傳:「臣聞:有陰德者必饗其樂以及子孫。」南朝梁˙武帝˙會三教詩:「密行貴陰德,顯證表長齡。」金史˙卷六十四˙后妃傳下˙顯宗孝懿皇后傳:「祖宗積慶,且皇后陰德至厚,而有今日,社稷之洪福也。」 可見,廣府話的積下陰德,源遠流長。奉勸那些不斷叫台達陣,打記者的暴徒,北方叫獸等等好好學習積陰德這個中華傳統。

誰是二打六

二打六,有兩個版本。一個本為二打落。廣府人稱呼副手,為阿二 。打落,意即向下數。所以引申為副手的副手,即小卒一名。其二,二加上六得八,未夠斤兩, 不夠頂班 ,小角色而已。 另外,香港人也會講阿四,即阿二的阿二,也是小卒一名。另外有個講法,大部分五十年代的傭人都叫三姐,所以又稱阿三,引申阿四為地位低微的下人。晚清的文明小史有寫姘頭小阿四和馬夫阿四。 其實,張三李四是傳統無名士的代號,流傳至今。譬如,北宋景德傳燈錄˙卷十九˙漳州保福從展禪師:「有人從佛殿後過,見是張三李四,從佛殿前過,為什麼不見。」劉知遠諸宮調˙第三:「知遠出營門來覷,來者非是二舅,乃李四叔、沙三。」元末明初的水滸傳˙第二十一回:「那張三和這婆惜,如膠似漆,夜去明來。」第七回:「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腳早起,騰的把李四先踢下糞窖裡去。」清代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自從李四嫂給了回頭,便得此病。」

信手拈來

拈指取物也。『杜甫詩』舍西柔桑葉可拈。信手拈來也可以解作順手拿來。比喻寫文章時取材運筆極為自然。宋˙陸游˙秋風亭拜寇萊公遺像詩:「巴東詩句澶州策,信手拈來盡可驚。」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十四˙待士鄙吝:「阿翁作畫如說法,信手拈來種種佳。」 因此,數銀紙會被人話拈下拈下。摺衣紙時又話要拈張紙。柯式印刷時有人會講幾多拈紙。

新正頭拜年

新正頭要拜年,祝大家蛇年進步。年初二,放煙花,春節充斥傳媒間。別以為北人北話這麼簡單。原來舊俗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為春節, 即年廿四 。到民國,袁世凱才頒令改為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可見與共產黨無關。 迎春本來是古老的節日,先秦就已經有。《禮記•月令•孟春之月》說:“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另外,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說:“立春日,自郎官、御史、寺監、長貳以上皆賜春幡勝,以羅為之;宰執、親王、近臣皆賜金銀幡勝。入賀訖,戴歸私第。”春勝、春幡是一種剪成旗幡形狀的裝飾品。 唐代加入了鞭牛勸春,延續到近代。《東京夢華錄》:“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於禁中鞭春。 開封、祥符兩縣,置春牛於府前。 至日絕早,府僚打春,如方州儀。 府前左右,百姓賣小春牛,往往花妝欄坐,上列百戲人物,春幡雪柳,各相獻遺。 ”陳元靚《歲時廣記》引《國朝會要》和《皇朝歲時雜記》也說: 《國朝會要》:令立春前五日,都邑並造土牛耕夫犁具於大門外之東,是日黎明,有司為壇以祭先農,官吏各具彩杖,環擊牛者三,所以示勸耕之意。 唐代詩人方干所寫的新正詩:「每見新正雪,長思故國春。」這個新正就是農曆正月。歐陽修˙驀山溪˙新正初破詞:「新正初破,三五銀蟾滿。」廣府話的新正頭就是從這裡來。

唱散紙

唱散紙的唱,本字為斨。我等叫斨散紙,或者斨散銀。古代貨幣為銀兩。如果付費不足一兩,需要打散成碎銀,或者斨成散銀。斨的左半邊形狀就像那兩個把手。 斨,《唐韻》七羊切《集韻》千羊切,音瑲。 《說文》方銎斧也。 《爾雅》《釋名》斨,戕也,所伐皆戕毀也。 《詩經˙豳風》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You break my ax and also do not give me another qiang.) 「取彼斧斨,以伐遠揚。」 《易傳》斨,方銎也。

阿吳來了頭咬破

吳三桂征西,殺人如麻,故民間以“阿吳”為恐嚇小孩之語。中國歌謠資料《雜類歌謠·湖南等闖王歌》:“娃娃娃娃悄悄著, 阿吳來了頭咬破。” 阿吳來了頭咬破後來簡化成阿吳破。阿吳破成了妖怪的名字。 阿吳破的破,音近婆,被誤會是指醜怪女子。於是以為阿吳破,是鴉烏婆。最後被林子祥當作歌名ㄚ嗚婆,醜女形象更深入。自從黃子華再演譯豬扒一詞,便衍生「扒」這個所謂潮流用語,ㄚ嗚婆就幾乎沒落。 丫嗚婆 作詞:林振強 作曲:Guida/Royster 編曲:鐘定一 男人 事實若你要開心活在世上 若你喜歡安安樂樂歌唱 別要揀天仙嬌娃做對象 盡力量別與她遇上 男人 事實若你要開心活在世上 若你喜歡安安樂樂歌唱 便要揀個丫烏婆泥做對象 萬事便自會多樂暢 如天仙美女永是太自私 如果約你永遠必定遲 常常令你似廢物拼命等 由朝企到朦朧子夜時 而丫烏對你永遠帶著痴 從不怪你平凡不合時 常常為你熨褲並熨睡衣 由始愛你愛到天裂時 男人 事實若你要開心活在世上 若你喜歡安安樂樂歌唱 別要揀天仙嬌娃做對象 盡力量別與她遇上 男人 事實若你要開心活在世上 若你喜歡安安樂樂歌唱 便要揀個丫烏婆泥做對象 萬事便自會多樂暢 轉載來自 ※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甲:喂 阿老林呀 乙:乜事 甲:我個日撞到你個女人鍋 乙:系咩 甲:嘩 乜佢甘醜樣嫁 乙:不過佢熨個D睡衣 好鬼靚Ge播 和丫嗚你會快樂過日子 從今放棄美女都未遲 由人為美女拼命拼命追 由朝索氣索到畢命時 *男人 事實若你要開心活在世上 若你喜歡安安樂樂歌唱 別要揀天仙嬌娃做對象 盡力量別與她遇上* If you wanna be happy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Don't you make a pretty woman your wife So for my personal point of view Get an ugly girl to marry you *男人 事實若你要開心活在世上 若你喜歡安安樂樂歌唱 別要揀天仙嬌娃做對象 盡力量別與她遇上*

鑰匙變成匙鑰

上一次講到 羹匙 。原來,嶺南人講鑰匙,北方人卻說匙鑰。這個轉變其實大約在明朝末年發生。當年有兩部小說,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便有記錄。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寄兒領了匙鑰,與沙三同到草房中。寄兒謝了沙三些常例媒錢。」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四:「此時山門已鎖,須要主持師父處取匙鑰。」 之前,南北各地,如同嶺南人,都講鑰匙。譬如,明末,喻世明言˙卷三十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宋四公懷裡取個鑰匙,名喚做『百事和合』,不論大小粗細鎖都開得。」凌濛初˙紅拂記˙第三齣:「此數十箱乃是文簿鑰匙,多是俺寶貨泉貝之數。」元朝˙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聰云)小僧取鑰匙,開了佛殿﹑鐘樓﹑塔院﹑羅漢堂﹑香積廚,盤桓一會,師父敢待回來。」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二折:「引孫,你打著,十三把鑰匙都在我手裡也。」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七十˙還丹內象金鑰匙:「今既聞命,實是飽於玄風,醉其真義也。吾向來井蛙醯雞哉!」 時間再推遠到南北朝。北史˙卷三十三˙李靈傳:「元等入城,收管籥。」漢朝時寫成的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這個管籥就是鑰匙。

廣府話匙羹

匙,《唐韻》是支切《集韻》《韻會》常支切《正韻》辰之切。《說文》匕也。从匕,是聲。北宋皇祐年間的《蔡襄茶錄》:「茶匙要擊拂有力。」宋.陸游.病思詩:「數匙淡飯支殘息,一篆清香印本心。」宋人元人喝茶時,往往把乾果﹑蜜餞或菜蔬等泡在茶中。金瓶梅第七回:「只見小丫鬟拏了三盞蜜餞金橙子泡茶,銀鑲雕漆茶鍾,銀杏葉茶匙。」元代關漢卿的蝴蝶夢.第一折:「咱每日一瓢飲,一簞食,有幾雙箸幾張匙。」 匙,一直以來以單字詞出現,或者作為詞尾。 羹,卻是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濃湯。孟子·告子上:「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左傳˙隱公元年:「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可見羹,多作為詞尾。 兩字並用,只有羹匙。北方人說羹匙,茶匙,湯匙,匙鑰,嶺南人則說匙羹,茶羹,湯羹,鑰匙,鎖匙。可能在詩詞中無意中把詞序顛倒,譬如鞦韆變成了韆鞦。

夢熊大師不理三七廿一

香港夢熊大師,終於夢醒。與狼英神交多時,終被出賣。現在被廉署調查,就不理三七廿一,大量揭露狼英秘密。 這個三七廿一不是乘數,是暗語。急需解救,有時不理好醜,不理對錯,最嚴重是不理生死。三暗示生,七廿一,合成世,諧音死。

抽秤

粵語的抽秤意簡言賅。抽,即抽出,拿起。秤,就是秤砣,引申為評理。買菜慎防被騙,才有選擇性地抽樣作檢查,才有公秤或者後來的公磅。事後被人謹慎檢討,也是抽秤。自己秤完,再被人秤,自然不滿,所以抽秤多作貶義。至於說法來由,則難以推敲。

埋單

民初後廣州茶樓越開越大,點心款色越來越多,茶客叫夥計睇數。夥計要把茶客落過嘅單,合埋一張單,得知總數。上世紀中葉的《明報「自由談」選輯(1962-1965)》,已有埋單一語。 由於埋有靠近和集合之意,所以有埋數、埋年、埋尾、埋身、埋位、埋堆、埋口、閂埋門、望埋去、做埋渠。

金叵羅/金笸籮

金叵羅/金笸籮 《北齊書》卷三十九〈祖珽列傳〉 後為神武中外府功曹,神武宴僚屬,於坐失金叵羅,竇泰令飲酒者皆脫帽,於珽髻上得之,神武不能罪也。 《全唐詩》卷一百八十四〈對酒〉 蒲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玳瑁筵中懷裡醉,芙蓉帳底奈君何。 《全宋詞》 危稹 沁園春(壽許貳車) 籍甚聲名,門闌相種,文章世科。算當年瑞世,正當夏五,仙家毓德,全是春和。底事屏星,著之海嶠,奈此騰驤驥足何。君知否,看飛來丹詔,徑上鸞坡。 殷勤攜酒相過。要灩灩浮君金叵羅。歎同心相契,古來難覓,二年同處,意總無它。如此平分,更教添個,也自清風明月多。拚沉醉,任光浮綠鬢,笑滿紅渦。 元朝景元啟所寫的新水令˙一春常費買花錢套:「酒斟金叵羅,人伴玉嬋娟。急管繁絃,高樓上恣歡宴。」 凡有美酒,就有金叵羅(粵音:金波籮/gambolo)。可見金叵羅就是金杯。有學者認為是吸管,才可以於珽髻上得之,但請問如何酒斟到吸管?

英文lak lak 聲

(口犖)(口犖)聲,即有辯才。犖,《唐韻》呂角切《集韻》《韻會》力角切。又《廣韻》卓犖。《韻會》卓犖,超絕也。 按照犖犖,解釋為分明,卓絕,擊中瓦片聲音。英文lak lak 聲,何來與瓦片有關? 其實lak lak 聲,應該是指琅琅上口。琅琅比喻清脆的讀書聲。十分順口,非常熟練。譬如,漢代司馬相如《子虛賦》中說:“礧石相擊,琅琅礚礚。” 說文解字 琅玕,似珠者。从玉良聲。 琅字的粵語同音字 (long) 浪, 郎, 狼, 廊, 琅, 踉, 螂, 瑯, 榔, 莨, 稂, 桹, 硠, 筤, 蜋, 鋃,  鎯, 崀, 啷, 駺, 欴, 瀧, 普通話同音字 (lang) 莨,蓈,筤,桹,浪, 郎, 狼, 廊, 朗, 廊, 硠, 閬, 鋃 日語中的奈良(Nara), 富良野(Furano), 當中的良讀成(ra),可以合理推斷當初中文讀成(la)甚至是(lak).

廣東打邊爐

近來嶺南一帶,寒流侵襲,最好就是打邊爐。呂誠《來鶴亭集.南海口號六首.其五》:「炎方物色異東吳,桂蠹椰漿代酪奴。十月煖寒開小閣,張燈團坐打邊爐。」這個食法源遠流長,早見於東漢。當時邊爐叫做鐎斗(手爐)。 打邊爐與另外一個打便爐很類似,似把煮好的食物方在小爐上保溫。情況就似泰國人食鱸魚。 明代陳獻章的南歸寄鄉舊詩:「生酒鱘魚會,邊罏蜆子羹。」或作「便爐」。陳獻章就是廣東新會人,後遷居白沙鄉,所以人稱「白沙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嶺南學派創始人。不知道香港灣仔區銅鑼灣的白沙道是否紀念這位「白沙先生」?但位於黃竹坑深灣道1號的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就應該是紀念他吧!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放煙花,還是放煙火?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寫的就是揚州的三月春色。 杜甫《清明詩二首之二》:「秦城樓閣煙花裡,漢主山河錦繡中」,用的是引申之義,寫樓閣繁華之貌。 在香港政府新聞稿中,放煙花一詞, 於2012年10月前已經取消 。 煙火匯演 則早見於2005年12月。

語言偽術

政者,正也。為政者,該行正道,不宜妖言惑眾。語言偽術,捩横折曲,背向民心。捩者,扭轉之意。譬如,睏捩頸。宋代王安石詩:「東西捩舵萬舟回」。唐代《韓愈·送窮文》捩手翻羹,轉喉觸諱。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是非曲直,應盡在心中。不可以曲為直。以歪理為真理。直,《博雅》正也。 直,古音dien,即橫直的直(掂)。橫直都係咁,意即無論對錯,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