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2的文章

白淨

白淨,據黃氏說,早見於敦煌變文集卷六醜女緣起: 「前生為謗辟支迦,所以形容面貌差。 為緣不識阿羅漢,百般笑效苦芬X。 將為惡言發便了,他家業報更不嗟。 得見牟尼身懺悔,當時卻似一團花, 只為前生發惡言,今朝果報不虛然, 毀謗阿羅漢果業,致令人貌不周旋。 兩腳出來如露柱,一雙可膊似X(椽), 纔禮世尊三五拜,當時白淨軟如棉。」 何謂變文?真有段故仔!話說清末內憂外患,外國人斯坦因到新疆一帶尋寶。後來到了一個敦煌附近藏經洞穴,只見一位道士守護著。經多翻游說,最後買了很多古藉。後來才知道是埋藏過千年的佛經及有關文獻。於是外國人包括日本人都蜂擁而至,並開始研究,最後發展成今日的敦煌學! 這些從佛經演變的文章被統稱變文。然而緣起就是其中一種。相信是唐代的醜女緣起改編自晉代劉思真的醜女賦。真想不到白淨來醜女!

舞來舞去

廣東話有句話,舞來舞去。舞,《說文》舞樂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當然這裡的舞來舞去不是指跳舞,而是玩弄。因為曾經有舞文弄法,舞爪張牙兩個用法。舞爪張牙,原形容猛獸的凶相,後常用來比喻猖狂兇惡的樣子。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一折:“那虎他舞爪張牙,將你來攔定。” 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早見於史記˙卷120˙汲黯傳:「好興事,舞文法。」史記˙卷129˙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不避刀鋸之誅者,沒於賂遺也。」 其他例子有: 漢˙王充˙論衡˙程材:「長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為己,勉赴權利。」 漢書˙卷五十九˙張湯傳:「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 後漢書˙卷四十六˙陳寵傳:「解妖惡之禁,除文致之請讞五十餘事。」 南朝梁˙劉孝綽˙謝東宮:「舞文虛謗,不取信於宸明。」 宋˙蘇舜欽˙論五事:「貪婪者則啗利以制之,然後析律舞文,鬻獄市令,上下其手,輕重厥刑。」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豈亦效書生區區於筆硯之間,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乎?」 初刻拍案驚奇˙卷四:「至若舞文的滑吏,武斷的土豪,自有刑宰主之。」 儒林外史˙第二回:「像這荀老爹,田地廣,糧食又多,叫他多出些;你們各家照分子派,這 事就舞起來了。」 圖片來源: thekungfupanda @ wikia

晏起身

廣東話的「晏起身」,原來曾國藩也會說: 「戒傲,以不大聲罵僕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 明朝黃淳耀的甲申日記二則:「吾嘗一朝科頭,三晨晏起,過必在此。」 宋朝陸游的新晴出門閑步詩:「廢寺僧寒多晏起,近村農惰闕冬耕。」 唐朝韋莊更為「晏起身」寫詩。晏起詩:「爾來中酒起常遲,臥看南山改舊詩。」 戰國時期的禮記,內則:「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 這裡的晏起仍然解釋為晚起床。

焊麵包

(from wikipedia) 我們喜歡焊麵包,除了增加口感層次,也可增加香味。焊字,同「漢」、「暵」。根據集韻上聲旱韻:「暵,乾也。或作熯、焊。」 那麼那個熯字卻是吳語。除了解作乾燥。說文解字:「熯,乾貌。」又指用火隔鍋乾煎食物。如:「熯糰子」﹑「熯糖糕」﹑「熯麥餅」。西遊記˙第四十一回:「只見那紅焰焰大火燒空,把一座火雲洞被那煙火迷漫,真個是熯天熾地。」警世通言˙卷五˙呂大郎還金完骨肉:「今早金阿媽送我四個餅子,還不曾動,放在櫥櫃裡。何不將來熯熱了,請他吃一杯茶?」 既然焊是形容詞,熯則是動詞。因此應該是熯麵包,而不是焊麵包。

糯米糍

糯米糍,香,軟,幼滑,很多人都喜歡吃。當然有些人覺得粘口。 糯米糍,有人寫作糯米餈。這個餈字,音茨。不是解釋為次等食物,而是稻米造的餅。 根據爾雅《釋名》,餈,漬也,烝燥屑,使相潤漬餠之也。東漢《說文解字》,餈,稻餠也。南梁《玉篇》,餈,餻也。清代唐訓方《里語徵實》卷中上: 蒸糯米揉為餅曰餈巴。哈哈,可見北方人每逢見到餅狀物都叫巴,餈巴,泥巴。 (from openrice.com) 講開糯米餈,想起上海人有種早餐很方便,叫粢飯。粢,《廣韻》卽夷切《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併音咨。宋代《類篇》,稷也。這個稷,禾本科、黍族、黍屬植物。其實粢有另外一個解釋,《說文》稻餠,與餈同。根據《集韻》才資切,音茨。

膝頭哥

膝蓋,膝頭蓋,波羅蓋,膝頭哥都是指膝頭。而這個膝頭哥其實本字膝頭(骨可)。(骨可),廣韻苦可切(ko),即膝骨。哥,《唐韻》古俄切 (go) 。k/g發音位置相近,聲母會隨時變換。可是,歌韻o,在中古時卻讀做a,上古時卻讀做ai。因此,哥,擬音作gai,即蓋。 另外,廣府話的波羅蓋竟然在清初長篇小說《 醒世姻緣傳 》第十回出現:“這話長著哩!隔著層夏布褲子,墊的波羅蓋子慌!我起來説罷?”

發矛

發矛,指騖慌,與北方話發毛同義。兒女英雄傳笫七回:說著就回手摸身後那把刀,那婦人見這樣子,便有些發毛。據黃氏,所謂矛字其實是毛的古代北方話的讀音。 'Fa Mao' which means scared, have the same meaning of another 'Fa Mao' in dialect of Northern China. As mentioned in the seven episode of Legend of Heroes(1938), "During talking, he touched the machete at the back. The lady was a little bit scared when she saw it." According to Mr Wong, 矛 indicated the pronunciation of 毛 in the ancient dialect of Northern China.

瀨粉

瀨粉製作方法不是很複雜,將粘米粉漿裝進一個乾淨的小布袋,用力擠壓, 粉漿即可從布袋小口被擠壓出來,瀨到一鍋熱水,所以叫做瀨粉。可是,瀨不是本字。應該是酹,解作以酒灑地而祭,該字早見於漢代。 漢˙杜篤˙祓禊賦:「于是旨酒嘉肴,方丈盈前,浮棗絳水,酹酒醲川。」 三國志˙卷四十一˙蜀書˙霍峻傳:「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欲行酹。」 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維晉義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淵明以年少之奠,俛而酹之。」 唐˙李白˙山人勸酒詩:「舉觴酹巢由,洗耳何獨清。」 唐˙白行簡˙李娃傳:「與郎相知一年,尚無孕嗣。常聞竹林神者,報應如響,將致薦酹求之,可乎?」 宋˙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詞:「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宋˙陳亮˙祭彭子復父文:「情則至矣,儀匪靖嘉,臨風一酹,涕淚交加。」 除了灑酒,尿也如此。因此,廣東人會講酹尿。

廣府話演野

演野,《洪武正韻》以淺切,音衍。廣府話,jin2 。客家話, jen3或者ren3。漢代時,解作長流,推廣,延伸或水中潛行。沒有今日廣府話口語誇耀的意義 。 反而本字衒則有炫示、誇耀之義 。《唐韻》黃練切《集韻》熒絹切,音縣。廣府話,jyun6。客家話,hien2 或者hien5。例子有,唐代柳宗元《梓人傳》:「不衒能,不矜名。」 《前漢·東方朔傳》「武帝初卽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數。」《墨子·公孟》: 「 譬若美女,處而不出,人爭求之行而自炫。」誇耀自己,賣花讚花香,應該從叫賣開始。譬如楚辭˙屈原˙天問:「妖夫曳衒,何號于市?」 可是,兩者讀音差距大,何解是本字?遽聞 廣東俗語考 ,粵人誤把衒當作衍,衍可讀作演。文字習慣往往就是積非成是,不斷演化。

傾偈

廣東話傾偈,意即暢談。 偈,本指 用力,休 息,後來才有佛 偈之 意 。難道人人 傾 佛 偈? 有位潘永強先生, 指 傾偈 本字為 傾蓋。 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諺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客即挂冠至,交非傾蓋新。』」  《國語辭典》﹕「蓋,馬車上的傘蓋。傾蓋指途遇友好,停車靠近交談,傘蓋傾斜相交。引申為朋友相交親切。 我們別忘了戰國時期,有馬車的人都是士大夫,平民多為徒步。另外, 傾蓋如故,暗指本非 相識, 引申為朋友相交,有點問題。 網友夢星羽,卻指傾偈(king gai)本來是謦欬(hing kat/koi)。 謦,解釋為咳嗽,又解作談笑。 欬 ,也指咳嗽。《莊子·徐無鬼》:“夫逃空虛者,藜藿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者乎? ” 成玄英疏:“況乎兄弟親眷謦欬言笑者乎?” 南朝梁簡文帝《六根懺文》:“得彼天聰,聞開塔關鑰之聲,彈指謦咳之響。”

跪地氣猪乸

跪地氣猪乸應該寫成跪地餼猪乸。 餼, 《廣韻》《集韻》許旣切。《周禮·秋官·司儀》致饔餼。《魯語》馬餼不過稂莠。《註》秣也。按說文本作氣。餼,饋客芻米也。 餼,活的牲口。所謂,牛餼退敵。春秋時鄭國商人弦高將至周買賣,途中碰到正前往攻打鄭國的秦兵。他機智的以牛犒勞秦軍,稱說鄭君已知秦兵將路過鄭國,所以遣人來此。並且迅速差人傳報回國,使其加強防備。秦軍以為鄭國早有防備,只能滅了鄰近的滑國,領軍回去。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其他例子有: 管子問:「問死事之寡其餼廩何如。」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 左傳哀公十二年:「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 清代蔣士銓所寫的鳴機夜課圖記:「旋補弟子員,明年丁卯,食廩餼。」 如果餼作動詞用,解作餽贈。左傳˙僖公十五年:「是歲晉又饑,秦伯又餼之粟。」南史˙卷三十三˙何承天傳:「及聞遜卒,命迎其柩而殯藏焉,并餼其妻子。」 因此, 跪地餼猪乸, 卑躬屈膝,必有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