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2的文章

廣東話每朝

今日講 每朝,是指每日的早上。 如果古文中找 「 每朝 」 ,隨時出問題。因為 「 每朝 」在古代帝制中,有另一個解釋,就是每次的早朝。 早朝就是皇帝與大臣在 早上 開的例行會議。 《呂氏春秋·禁塞》有所謂:“早朝晏罷,以告製兵者。” 前漢紀的孝宣皇帝紀卷第十七 「 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後,朝廷以為榮... 」。 新唐書的卷149, 劉第五班王李 「 李靈耀反,河南節帥或不奉法,擅征賦,州縣益削。... 每朝謁,馬上以鞭算。 」 今日 每朝的講法,其實沿襲自 唐朝。連日語也有相同的講法。( 早朝 sōchō -  私は早朝に家をでた。) 唐朝的王燾《外台秘要.卷二十二》﹕ 「升麻半兩,白芷、蒿本、細辛、沉香各三分,寒水石六分,研,右六味搗篩為散,每朝楊柳枝咬頭軟,沾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全唐詩》卷四百九十七 卷497_66 姚合《寄山中友人》﹕ 「流年何處在,白日每朝新。」 《全唐詩》卷五百四十 卷540_6 李商隱《聖女祠》﹕ 「寄問釵頭雙白燕,每朝珠館幾時歸。」 《全唐詩》卷五百四十一 卷541_39 李商隱《東南》﹕ 「 東南一望日中烏,欲逐羲和去得無。且向秦樓棠樹下,每朝先覓照羅敷。」 《全唐詩》卷六百五十一 卷651_11 方幹《海石榴》﹕ 「亭際夭妍日日看,每朝顏色一般般。」 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 「見你每朝逐日,伴著那火狂朋怪友,飲酒作樂。」 元施耐庵或明初羅貫中《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 「那許多去處,每朝每日,都有閑錢,月終也有三二百兩銀子尋覓。」

廣府人食消夜

廣府人食消夜,不 食 夜宵,因為 消夜本來是消磨夜晚的時光。 唐朝方干的冬夜泊僧舍詩:「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 宋代周邦彥《關河令》 :「 秋陰時晴向暝。 變一庭淒冷。 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更深人去寂靜。 但照壁,孤燈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一折:「他有那乞巧的泥媳婦,消夜的悶葫蘆。」 清代孔尚任《甲午元旦》 :「 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乾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 可見 消夜等於我們今日*浮巴*。 他們以飲酒來 消夜,怎能沒有野 食。 宋 朝 吳自牧的夢粱錄˙卷六˙除夜:「是日,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 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除:「後苑修內司各進消夜果兒,以大合簇飣凡百餘種。」 (圖片來自meiko1101.pixnet.net 和 http://www.suijue.com )

頸比較古老

頸比脖子古老。脖子早見於元朝關漢卿的《單刀會》的第三折:「青龍偃月刀,九九八十一斤,脖子裡著一下,那裡尋黃文來?」 反而頸卻於漢代出現,漢蔡邕《劉鎮南碑》:「 永漢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風先駈,莫不震肅,姦軌改節,不仁引頸。」 清杜濬《樵青歌》:「當時同學十數人,兩人引頸先朝露。」這裡的引頸,指被殺。就像今日的李旺楊的被自殺。 除了被自殺,引頸可以優雅一點。唐杜甫《舟前小鵝兒》詩:「引頸嗔船過,無行亂眼多。」 許地山《七寶池上底鄉思》:「還歇在那裡,引頸下望。」唐韓愈《與少室李拾遺書》:「朝廷之士,引頸東望,若景星鳳皇之始見也。」《宋史·朱台符傳》:「今祥禫將終,中外引頸觀聽德音。」

老母很古雅

《馮煖(hyun1)客孟嘗君》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號靖郭君,權傾一時。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嚴仲子固進,而聶政謝曰:「臣幸有老母,家貧,客游以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養親。親供養備,不敢當仲子之賜。」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肅宗從太僕袁安議,許之。乃下詔曰:「昔獫狁、獯粥之敵中國,其所由來尚矣。往者雖有和親之名,終無絲髮之效。墝埆之人,屢嬰塗炭,父戰於前,子死於後。弱女乘於亭障,孤兒號於道路。老母寡妻設虛祭,飲泣淚,想望歸魂於沙漠之表,豈不哀哉!」

囝囝囡囡

香港近來很多人喜歡把子女寫成囝囡,來指小子小女。其實閩南話,吳語也有相同講法和寫法。 囝囡,廣府話讀成仔女,普通話讀成jian3 nan1,閩音  kiánn-gín 。 根據集韻, 囝 ,九件切,音蹇(gin2)。《正字通》閩音讀若宰。《靑箱雜記》「唐取閩子爲宦官,顧况有哀囝詩。又有囝別郎罷,郎罷別囝詩,以寓諷。郎罷,閩人呼父也。」 囡,同㘝,昵立切,音淰(nap)。根據東漢說文解字,私取物縮藏之。从囗从又。蘇滬方言稱女兒為囡。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三太湖漁戶:「漁家日住湖中,自無不肌粗面黑。間有生女瑩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異。」當中的囡指小女孩,或泛指小孩子。閩南話會稱呼年輕人做cng1 kha1囡仔(gin-a),chit4 tho5 囡仔。可見,我們可能只是誤讀了囡字。 然而,仔女的仔,本義為嚴格,所謂仔細,讀作子細,因為《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子。仔,另外解釋為植物的種子,可能引申為子女。

廣府話墟冚

廣府話「 墟冚/墟憾」一詞,不單指墟市的喧鬧,凡是人聲鼎沸的情況,都可用。彭志銘先生認為墟冚本來是喧鬨。 喧,《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音萱。《玉篇》大語也,大聲說話而吵雜。鬨,胡貢切,《說文》鬭也。可謂鬥爭,吵鬧。 宋朝郭彖《睽車志》卷四: 「 時捲軸混淆山積,人語喧鬨。 」  明朝沉德符《敝帚軒剩語·李近樓琵琶》: 「 庭下喧鬨如市,詬詈百出。 」 《明史·汪文輝傳》: 「 今或掇其已往,揣彼未形,逐景循聲,爭相詬病,若市井喧鬨然。」 喧鬨,有時候寫作喧哄。譬如,元代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一折:「碧悠悠,那愁他浴鳧飛鴈爭喧哄?」《水滸傳》第六六回:「眼見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 」 明代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 「 遊鬭頑耍,鼓樂喧哄。」 喧鬨(hyun1 hung3)為什麼讀成墟憾(heoi1 ham6)?今年7-1遊行是否 喧鬨 ?不得而知。

廣府話擔戴

( ssshk.edu.hk ) 廣府話的擔戴,是指承擔,擔當。唐生正所謂男人有腰骨也要有膊頭。根據明唐順之《為賑濟事牌》:一二大家欲施捨而不敢,賢能有司將擔戴而未能。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若有些須怠慢,山人就擔戴不起。抗戰時,歐陽予倩《梁紅玉》第九場:困難當頭,無窮的困苦正要我們擔戴。

廣府話細路

細路 我們講細路,意思是指小朋友,小孩子。他們在四處走來走去。其實細路(lou6),本字應該是細孥(nou4)。可能很多人,N/L不分,將孥說成路。孥,兒女。國語˙鄭語:「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杜甫《羌村》三首.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蘇蝦仔 剛剛出世的BB,以前廣府話叫牙ㄚ仔,伢ㄚ仔,蘇蝦仔(臊孲仔)。孲,即孲嬰,嬰孩。伢,小孩子。各地方言,也有伢仔這個講法,好像伢崽 , 私伢,小伢,細伢子,魚伢子。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退休教師余福智懷疑是模擬唔啞唔啞這個聲音。臊孲仔,也被認為應該寫成蘇孲仔。因為蘇,有生育意思。當要生孩子的時候,總會講蘇得啦。 有關文章: 兩個蘇字 廣府話暗藏歷史 古老廣東歇後語

廣府話耳性

廣府話,投訴他人沒有記性,便講沒耳性。這個講法,清朝已經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薛蟠連忙自己打了一個嘴巴子﹐說道﹕『沒耳性,再不許說了。』」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七十七回 有肉無骨剖明千古奇冤 移妾作女解脫寸心堅結》:「玉麟道:『現在八人中,耳性以大妹為第一,可以過耳不忘;目性以紅瑤為第一,幾於過目成誦。愚夫婦及四妾,皆中人之性,伯仲之聞,聽解之後,必須查出書籍,細細印證,方能通徹,不及他兩人當下便會悟得來。』 」

歌喉比嗓子

歌喉,早見於唐白居易《寄明州於駙馬使君》詩:“ 何郎小妓歌喉好, 嚴老呼為一串珠。” 宋朝劉過《水調歌頭·壽王汝良》詞:“此曲為君壽,為我喚歌喉。” 袁枚《隨園詩話》卷十三引清李嘯村《夜泛紅橋》詩:“一串歌喉風動水,輕舟圍住畫橋西。” 郭小川《我們歌唱黃河》詩:“揚起你的歌喉,兄弟,泛起你的酒窩呀,朋友!” 嗓子呢?最早都只是清朝《紅樓夢》第五四回:“﹝ 鳳姐﹞笑道:'罷,罷!酒冷了,老祖宗喝一口潤潤嗓子再掰謊罷。'” 額外提供:  陶傑"港式國語"笑死北方文化霸權 http://www.youtube.com/watch? v=BEh8YaefeVk

舊年

舊年 = 去年。 《全唐詩》卷八十九 卷89_17 張說《嶽州守歲二首》﹕「歌舞留今夕,猶言惜舊年。」 《全唐詩》卷八十九 卷89_33 張說《蘇摩遮五首(億歲樂)》﹕「惟願聖君無限壽,長取新年續舊年。」 《全唐詩》卷九十一 卷91_8 魏奉古《奉酬韋祭酒偶游龍門北溪忽懷驪山別業因以言志…之作》﹕「是遇皆新賞,茲遊若舊年。」 《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五卷115_12 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全唐詩》卷三百八十五卷385_70 張籍《同將作韋二少監贈水部李郎中》﹕「舊年同是水曹郎,各罷魚符自楚鄉。」 《全唐詩》卷七百六十五卷765_14 王周《再經秭歸二首》﹕「夜來孤館重來宿,枕底灘聲似舊年。」 《全唐詩》卷八百八十四卷884_49 崔櫓《南陽見柳》﹕「還把舊年惆悵意,武安城下一吟詩。」

斗零

香港五仙硬幣是一種過去流通的香港貨幣,面額相當於0.05港元,現已停止流通。而斗零是廣東及香港人(尤其是較年長者)習慣上對五仙/五分的叫法。 自明代起,中國與外國進行的貿易多以白銀進行,由外國進口中國之白銀主要為西班牙銀圓。西班牙銀圓標準重量為27.4克 。到清未光緒年間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時,於1887年起開始在廣州仿照西班牙銀圓之大小重量鑄造銀幣,因上有蟠龍像,習慣上稱之為龍洋。龍洋的輔幣中五分為一圓之百分之五,即白銀1.37克 ,合中國重量單位三分六釐。在廣州街市中普遍以「之辰代碼」,分別以「之」、「辰」、「斗」、「馬」、「蘇」、「零」、「候」、「裝」、「彎」來代表數字一至九,因此五仙便被叫作「斗零」。 在香港,港元原來亦是與西班牙銀圓一樣,為銀本位貨幣,港圓一圓之重量亦與西班牙銀圓及中國之龍洋一樣。1866年至1933年間的香港五仙硬幣均以白銀鑄造。1903年的五仙硬幣重 一點三七克 ,約相當於三分六釐(即 零點零三六兩 ),因而被稱作「三六」。當時在香港的果菜欄所用的暗語與廣州一樣,故此港圓五分亦稱為「斗零」。 1933年,港元取消使用銀本位,五仙硬幣亦改用黃銅-鎳合金鑄造。雖然港幣的五仙已於1989年停止流用,但「斗零」這個稱號仍然一直沿用下來。

嫁撐

何謂嫁撐?我們一般指生財工具,以前指一般用具。雖然讀gaa3 caang1,其實係家生(gaa1 saang1)音轉而來。 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三.諸色雜貨》:「家生動事,如桌、櫈、涼床、交椅、兀子。」 元末明初有一部日用小百科《碎金》,入便有《家生篇》(「竹器」、「漆器」…… )。 《水滸傳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眾潑皮道:『這幾日見師父演力,不曾見師父家生器械。怎得師父教我們看一看也好。』智深道:『說的是。』便去房內取出渾鐵禪杖,頭尾長五尺,重六十二斤。」 《水滸傳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門神》﹕「一邊廂肉案砧頭,操刀的家生;一壁廂蒸作饅頭,燒柴的廚灶。」 [明]李翊《俗呼小錄.世俗語音》:「器用曰家生,一曰家火,又曰家私。」 與家生寫法差不多,但意義差很遠的就是執生,執生原是「執生死籌」之意,本領高的可「執生籌」。

飲-其實很古典

飲-其實很古典,比喝字早出現。 《詩經.國風.鄭風.叔于田》: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詩經.國風.鄭風.女曰雞鳴》:「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常棣》:「儐爾籩豆,飲酒之飫。」 《詩經.頌.魯頌.有駜》:「夙夜在公,在公飲酒。」 《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鄉黨》:「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孟子.公孫丑上》:「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曰:『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然則飲食亦在外也?』」 《墨子.卷九.非儒下》:「號人衣以酤酒,孔某不問酒之所由來而飲。」 《韓非子.飾邪》:「子反曰:『去之,此酒也。』豎穀陽曰:『非也。』子反受而飲之。」 《韓非子.解老》:「道譬諸若水,溺者多飲之即死,渴者適飲之即生。」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莊子.內篇.齊物論》:「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 《莊子.內篇.人間世》:「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齊乎?』」 《禮記.曲禮上》:「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 《禮記.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首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斯之謂禮。』」 《淮南子.墜形訓》:「疏圃之池,浸之黃水,黃水三周複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 《淮南子.精神訓》:「今贛人敖倉,予人河水,饑而餐之,渴而飲之,其入腹者不過簞食瓢漿,則身飽而敖倉不為之減也。」 《史記.本紀.項羽本紀》:「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 (來源:粵語協會討論區)

烏厘馬查

(ankitamahajan) 廣府話話小朋友寫字,非常凌亂,無人看得明,就話烏厘馬查。其實,馬查本字麻茶。因為解釋為模糊、迷濛貌。唐代李涉《題宇文秀才櫻桃》詩:「今日顛狂任君笑,趁愁得醉眼麻茶。」 宋代劉克莊《最高樓》詞:「今耄矣,文跌宕,字麻茶。」麻茶後來與烏厘單刀的用法結合,變成了烏厘麻茶。

烏厘單刀

(idaocao.com) 烏厘單刀,在廣府話的意思中是不明所以和亂七八糟。傳聞起源是元代在廣州有一個叫烏厘的蒙古將軍,經常危害四方百姓。有一位勇士決心為民除害,所以有一天,趁烏厘將軍一人外出騷擾鄉民之際,把他引到一間關帝廟,並設下重重機關,裝神弄鬼地把他嚇死。由於死的時候,烏厘將軍手上拿著一把大刀,身上也沒有傷痕,所以蒙古人也不明死因,所以就無法追究。鄉民門見烏厘將軍死了,無不拍手稱快。 烏厘單刀因此也流傳出來了,但隨著語言的進化,變成了今天的意思。

廣府話春秋

春秋時期有一個神童名叫項橐(也作項託),天生奇慧,當他七歲時遇到孔夫子,妙問妙答,成了一時佳話。最後收錄在孔子項託相問書。 夫子共項託對答,下下不如項託;夫子有心煞項託,乃為詩曰: 孫景懸頭而刺股,匡衡鑿壁夜偷光, 子路為人情好用(勇),貪讀詩書是子張。 這個「下下」流傳到今日的廣府話,代表每次。

肥藤藤

肥藤藤不是指樹藤肥,而是很多屯積肥膏.肥tan4tan4本來是「肥屯屯 」。 屯 ,《增韻》吝也。《易·屯卦》屯其膏。根據《集韻》《韻會》,其音徒渾切,音肫。與餛飩的飩同音,《廣韻》《集韻》徒渾切(tu + wen),音屯。飩肫忳訰同音,因為聲符都是屯。

特首的咸與冚

「冚」,讀「Kam2」,譬如冚蓋。因此寫「冚家查」是錯的。本字應該是「咸」。 「咸」,《唐韻》胡監切。《說文》皆也。《玉篇》悉也。「老少咸宜」中「咸」即「皆」意。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 「 守歲阿咸家,椒盤已頌花」 除了咸家,還有文雅一點的闔家,又如何?《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閤切,音合。闔家等於合家,即全家意思。

扯把啦

廣府話,扯把啦,暗示離開吧。但用這個扯字,是不對,因為扯解釋為牽引,拔起。而且扯本字為撦,齒者切,裂開也。《博雅》撦坼,啓開也。 扯把啦的扯,應該係誃,讀書音《唐韻》尺氏切。《集韻》《韻會》敞尒切,音侈。 《爾雅·釋言》期、誃,離也。《說文解字》離別也。

褪後

(crossfitoakland.com) 行路打倒褪,這個字褪, 《韻會》吐困切,吞去聲。卸衣,脫衣服,引申為“脫落”,又再引申為移開。廣府話就有褪後、行路打倒褪。 北宋蘇軾《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 北宋周邦彥《瑞龍吟》︰ 「 章台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 」 元朝楊顥之《瀟湘雨》第一折: 「 待趨前,還褪後」 此後, 廣府話保持這個用法。

廣府話矜惜

矜惜解釋為珍惜。北宋《資治通鑑·晉成帝咸康四年》:「虎曰:『 裕儒生,矜惜名節,恥於迎降耳,無能為也。』」北宋蘇軾《寄周安孺茶》詩:「貴人自矜惜,捧玩且緘櫝。」 矜惜,廣府文讀,ging sik,口語geng sek。同矜惜相近的就是(好聲)。 (好聲),本字好生,以前廣府口語好聲,等於把張生讀成張聲。好生解釋為非常小心。南宋導江人黎靖德於咸淳六年所寫的《朱子語類》卷十四:「這都是不曾好生去讀書。」 元朝太原人喬吉,長期浪跡杭州。他所寫的《兩世姻緣》第二折:「 梅香,好生伏事您姐姐。 」 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第四十回: 「 好生著,別慌慌張張鬼趕著似的。」 另外一個講法就是敬惜,所謂敬惜字紙,即寫有文字的紙張表示尊敬和愛惜。寫有字的廢紙不可隨意丟棄踐踏,而需丟入字紙簍,專門收集後焚燒成灰,成為字灰,收集起來。每隔一段時間,便開壇祭造字之倉頡,然後將字灰送至大江大海,稱為「送字灰」或「送字紙」。明朝更頒布文昌惜字功過律,當中提及古人曾子和季路。(見維基百科) 論語中見到季路問孔子如何事鬼神。曾子即曾參,出身沒落貴族家庭,少年就參加農業勞動。後從師孔子,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他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並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頗有建樹。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廣府話 趙一拳 趙一趙

( checkyourodds.co.uk  ) 趙一拳當然不是人名,而是很多人不知道趙(ziu6)的本字為摷(ziu6)。根據東漢說文解字,摷拘擊也。從手巢聲。子小切(zi2 + siu2 = ziu2)。而趙,從走肖聲。治小切(zi6 + siu2 = ziu5)。 趙一趙,嘴嚼一下,本字為噍(ziu6),元朝《韻會》才笑切(coi4 + siu3 = ciu6),明朝《洪武正韻》在笑切(zoi6 + siu3 = ziu6),音誚。噍焦醮,普通話皆讀jiao。《荀子·榮辱篇》亦呥呥而噍,鄉鄉而飽巳矣。《說文》齧也。《玉篇》嚼也。

好背

我們話人OUT,會說他好背。因為'背'就有偏僻的意思。背路,就是偏僻小路;背街-偏僻街道;背旮旯儿-偏僻的角落。住得偏僻,自然信息不通,人自然脫節。

廣東話狼戾(long lai)

廣府話歷史悠久。狼戾早見於戰國策。有道:「夫趙王之狼戾無親,大王之所明見知也。」 唐代李白的幽州胡馬客歌:「 天驕五單于,狼戾好凶殘。 」 明代三國演義第五回:「( 董卓)狼戾不仁,罪惡充積!」 另外,狼戾也有其他解釋。散亂堆積。孟子滕文公上: 「 樂歲粒米狼戾。” 趙岐注:“樂歲,豐年;狼戾,猶狼藉也……饒多狼藉,棄捐於地。」

漚臭

( smellyurine.org) 《唐韻》烏候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0-ou),謳去聲。《說文》久漬也。《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另外根據《傳記》漚,柔也。 《正義》考工記註,漚,漸也。楚人曰漚。此云漚柔者,謂漸漬之,使柔韌也。 漚鬱,香氣盛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芬芳漚鬱。 又或作渥。《周禮·冬官考工記》渥淳其帛。《註》渥與漚同。 另外又有一個讀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浮漚也。《楞嚴經》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 又可以解作通鷗。《列子·黃帝篇》海上有好漚鳥者。 古代有漚鬱,現代有漚臭。老舍駱駝祥子:"除了一件灰色單軍服上身,和一條藍布軍褲,都被汗漚得奇臭"。

六四時被輾斷雙腿的方政將出席維園燭光晚會

六四時被輾斷雙腿的方政將出席維園燭光晚會。輾斷的輾,根據南梁《玉篇》,解作轉。《詩經·周南》有講。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另外,漢代秦嘉的贈婦詩三首之一:「長夜不能眠,伏枕獨輾轉。」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兩者仍然解作翻來覆去睡不著覺。 唐代趙嘏的哭李進士詩:「牽馬街中哭送君,靈車輾雪隔城聞。」開始專指車輪的軋壓。 除了這個輾字,還有(馬展),據康熙字典,讀陟扇切(zik+sin3=zin3),玉篇說馬轉臥土中。 其實展,《說文》轉也。《爾雅·釋言》展,適也,又舒也,開也,又猶錄也,整也,審也,視也,又襢也。 由此可見,展字是最早出現,意義繁多。在商代至春秋期間( -前476年 ),輾字在詩經出現。南梁(502年-557年),(馬展)字才出現。三者同音。其中相信輾床輾蓆就是廣府話的「典床典蓆」。

吊吊揈

《唐韻》《集韻》呼宏切(f-ang),音轟。擊聲。 又揮也。或作㧦。  又《集韻》翾縣切,音絢。擊也。與㧦同。 又《韻會》居六切,音菊。 即係我等講,係心口揈幾拳。既然無下垂,凌亂,搖動,狼狽之意,何來寫作吊吊揈?

高清靚聲數碼收音機

(jacksonholeradio.com) 高清靚聲數碼收音機!聽到靚字,感覺清新。見到靚字,感覺漂亮。靚,看似廣東字,其實是中國語文中很古舊的字。 譬如,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西漢,揚雄,甘泉賦 :「 帷弸彋其拂汨兮,稍暗暗而靚深。陰陽清濁穆羽相和兮,若夔牙之調琴。」唐代陸龜蒙的鄴宮詞二首之二:「曉日靚妝千騎女,白櫻桃下紫綸巾。」 根據唐韻,疾正切,音淨。何解,zing讀成zeng,甚至leng? 習慣使然。舊式廣府話中的青cing, 輕hing, 醒sing, 腥sing, 靈ling, 聽ting, 贏jing, 名ming, 壁bik, 惜sik 都有個共通點,就是被讀做e音。 cing變ceng, hing變heng, sing變seng, ling變leng, jing變jeng, ming 變 meng, bik變bek, sik變sek。 你會問bek係邊度聽翻來?就係「爛泥扶唔上bek」。

篋屍案

(luyunfurniture.com) 最近發生了篋屍案,女死者清明節被揭發遇害藏屍,兇手十分心狠手辣。 廣府話常常用篋字來指箱子,這個用法其實歷史悠久。戰國策秦策:「乃夜發書,陳篋數十。」篋是指籐箱,書生也用篋來藏書,所以又叫書篋。《禮·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鼓篋,擊鼓警衆,乃發篋出所治經書也。三國志卷二十七魏書胡質傳:「嘉平二年薨,家無餘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 《廣韻》苦協切(h-aap = haap) (苦=康土切/孔五切)(協=從劦十聲)《集韻》《韻會》詰叶切(詰=去吉切)《正韻》乞協切(乞=欺訖切/去訖切),併音蛺。可惜無法解釋讀音如何演變成gip。